健康工程技术研究院坚持“平台凝聚、学术引领、项目驱动、协同创新”的工作理念。根据研发工作需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院下设若干研发中心或研发小组,并确定部分教师组成若干个健康工程技术研究团队,具体团队将按照要开展的研究项目和教师研究方向进行组建。
研究人员的关系隶属。原则上,参加健康工程技术研究团队的教师专业隶属不变,关系仍在所在学院,履行教师岗位职责。除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隶属学院原则不上再安排其他任务,以确保有充足的精力用于研究院的项目研发。
研究人员的分类与管理。研究院根据研究项目需要,对研究人员实行动态管理。研究人员由相对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根据研发工作需要,相对固定人员一般为高层次带头人(引进)、二级学院明确到研究团队工作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相对固定人员数量一般不少于15人,并根据研究项目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流动研究人员一般为各二级学院组成的研发小组人员,具体由二级学院根据研发需要进行增减。
研究人员的使用方式。研究人员实行聘任制,原则上聘期为1年,并根据研发项目要求签订聘任合同。聘任合同内容主要包括聘期内的成果要求、教学任务、学校资源配置、个人待遇和相关配套政策等内容。
研究人员的业绩归属。研究人员在聘期内取得的科研成果归属研究人员隶属单位所有;开展项目获取的科研经费等可用于该研究人员隶属二级学院的业绩考核。
健康工程技术研究方向及团队一览表 |
序号 |
项目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 |
项目主持人 |
团队成员 |
隶属学院 |
备注 |
1 |
太赫兹技术与图像处理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主要开展基于太赫兹技术的肿瘤组织生物成像、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进行肿瘤细胞及癌症标志物蛋白质检测。 |
梁兰菊 |
姚建铨,梁兰菊,闫昕,韦德泉,姚海云等10余位老师,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9人 |
光电工程学院 |
|
2 |
人体运动步态感知、步态生成与步态优化系统研发与应用 |
主要开展人体运动步态的感知、生成与优化研究,以用于轻便智能外骨骼机器人,满足外骨骼机器人的步态设计与生成需要。 |
赵晶 |
目前有学院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博士生2人,硕士研究生8人 |
机电工程学院 |
|
3 |
具有智能诊断、现实增强和柔性光路的医疗智能头盔手术和检测集成系统 |
应用拓扑基(持续同调)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图像或信号进行智能识别和处理、实现医疗智能诊断和病灶定位。以胃肠镜或显微手术为例,构建具有现实增强和柔性光路的智能头盔手术和检测集成系统。 |
游世辉 |
张圣东、杨俊彦、古建国 |
机电工程学院 |
|
4 |
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 |
本方向对接智能医养健康产业中的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开展以感知数据为研究对象,以建立感知数据高效处理的理论与方法为科学目标,深入系统研究复杂感知数据处理的认知机理和计算理论、复杂视频感知数据的计算与理解、复杂图像图形感知数据的计算与理解以及跨媒体感知数据的协同计算与理解等关键问题的研究。 |
于小亿 |
杨振、张家骏、赵猛、黄超、张彤、耿聪 |
人工智能学院 |
|
5 |
智能感知和控制 |
本方向对接医养健康智能设备产业,开展智能康养设备研发和现代康养智能设备数字化控制技术等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
赵峰 |
张伟、马怀志、袁美玲、韩清华、高鹏 |
人工智能学院 |
|
6 |
基于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地理学与健康旅游发展研究 |
通过对健康地理学、健康旅游、大健康产业三者契合发展的研究,为保障健康、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作出贡献。 |
王满堂 |
丁兆运、陈成忠、杜霞、吴元芳、张亚利等20余位老师 |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
|
7 |
功能性小麦、甘薯等重要作物新品种引育、示范、推广 |
高蛋白低淀粉含量小麦新品种引育、高麦黄酮含量小麦新品种引育、彩色小麦新品种引育、观赏性小麦新品种的引育、其它功能性植物的引育。 |
王玉海 |
明东风,李媛媛,王文强,王青,屈春艳,王宏晋 |
生命科学学院 |
|
8 |
功能性食品开发方向 |
本项目对接现代高效农业及医养健康产业,开展食品资源与功能发掘、食品加工工艺与产品创新、食品化学与营养代谢、食品安全等研究。 |
张立华 |
孙中贯、郭亮、王雪山、张玉富、鹿颜 |
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
9 |
天然药物评价开发 |
本方向对接医养健康产业,开展中药及天然药物的质量评价、结构修饰,新剂型研发及药物作用机制等研究。 |
王京龙 |
杜健、王剑、郑丹丹 |
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
10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康养社区系统研发 |
主要研究物联网技术的康养社区系统,研究目标包括:提出物联网技术采集社区老人体征信息,采集社区环境、食堂视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视频老人安全行为分析,社区老人健康画像,依据画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饮食建议;健康社区管理系统。 |
宋传东 |
闫昕、杨斌、王磊、孙晓飞、李亚东、王莹、刘梦琳、迟庆运、赵猛等10人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11 |
激光SLAM自主导航移动防疫机器人 |
本项目研发的智能防疫机器人是一款可以广泛应用于各大医疗场所和医院、机场、超市、学校、政府办公大厅等人口密集区的智能移动机器人。设备采用SLAM导航技术,视觉识别技术,可进行智能定位、建模以及智能识别建图,对周围环境进行智能识别。 |
周军(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
暂无 |
机电工程学院 |
兼职 |
12 |
淋巴水肿康复理疗机器人系统的研发 |
本项目通过对柔顺运动的力/位混合控制、智能淋巴水肿负压末端执行器,人体肢体视觉感知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开发研制出淋巴水肿康复理疗机器人,并通过对淋巴水肿的仿体或者患者的康复理疗,实现对淋巴水肿康复理疗的有效性验证。 |
聂振国(清华大学机械系助理研究员) |
暂无 |
机电工程学院 |
兼职 |
13 |
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及人机耦合调控机制研究 |
智能康复助行器系统机构优化设计、基于患者特征性病理步态特征的渐进性分层矫正策略研究、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识别运动意图算法的研究、基于反馈式运动重规划的人机耦合系统调控研究。 |
张峻霞(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
暂无 |
机电工程学院 |
兼职 |
14 |
下肢康复助力外骨骼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制 |
主要开展面向步态障碍人群的下肢外骨骼系统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 |
龙亿(东北大学机器人学院/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副教授) |
暂无 |
机电工程学院 |
兼职 |
15 |
肿瘤微创局部消融治疗系统 |
本项目主要完成三维粒子剂量规划及手术导航平台技术研究。 |
李盼(天津科技大学讲师) |
暂无 |
机电工程学院 |
兼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