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康复辅具市场调研报告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9-28 [来源]:微信公众号-南橡 [浏览次数]: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高达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已成为世界上失能老人最多的国家,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 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到2400万,增速超过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此外,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继续呈现出老龄化、空巢化、高龄化加速发展的严峻形势,广大老年功能障碍群体对康复辅具的需求极为迫切。我国残障人口还有8502万之多,其中39%残障人有配置康复辅具的需求,但实际配置率只有10%左右。全国现有800多家康复辅具装配机构,平均每个机构要为1万多名残障对象服务。此外,全国各类康复辅具从业人员仅有1万多人,其中假肢、矫形器制作师1400多名,平均每2.6万名肢体残疾人只拥有1名制作师。


一、康复辅具相关概念


1、康复辅具


康复辅具,亦称康复辅助器具,是指对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进行功能补偿、功能代偿以及改善适应环境能力的辅助器具、设备、仪器、技术和软件,广泛用于提高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帮助残障人实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职业重建。它也是辅助病人康复的器具。


2、康复辅具和医疗器械的比较

图片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类医疗器械)。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3、适老辅具


适老辅具是康复辅助器具的组成部分,适老辅具亦称适老功能辅助器具,是指适合老年人在一定使用环境下辅助老年人克服特定环境障碍,以及充分发挥老年人潜在功能的器具。其主要功能作用体现如下:一是辅助老年人环境安全;二是辅助护理者减轻护理强度、提高护理效率;三是辅助老年人维护尊严、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其产品类别可分为:环境辅助类、护理辅助类、移位辅助类、移动辅助类、自我辅助类、沟通辅助类。这里“适老”理解为“适合、适应、适度、适用老年人”,“辅助”理解为“从旁帮助”。


适老辅具运用系列化产品、体系化服务、无工程化安装、家具化、中国元素化等手段来实现老年人生活空间的适老环境改造,即做到“水平零高差”、“垂直零距离”。在养老护理过程中,适老辅具和适老辅助技术是辅助老年人克服行动功能障碍、听力功能障碍、视力功能障碍、智力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维持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唯一手段。


4、适老辅具与残疾人辅具主要差别


图片


二、康复辅具现状调研


目前发达国家康复辅具产品有40000余种。我国有1600余种,但仅约1/4的品种才有实际产品。高端辅具均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国产品种少、档次低、品牌认可度不高、质量有待提升,中低端产品可靠性不能充分保障。尤其是适老辅具产品低端化严重,智能化适老辅具产品方兴未艾,但国家仍缺乏统一标准。


(一)产能过剩低价竞争导致我国辅具全面退化


1、轮椅车


我国普通轮椅车市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而发展。但是,行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品价格较低,一般为150元-1700元左右,甚至个别产品利润空间只有10元。然而,手动功能轮椅车和电动功能轮椅车价格昂贵,品质好的多为进口产品。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约300家企业具有普通轮椅车生产能力,年生产能力约为700万台左右,80%左右出口欧洲、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我国普通轮椅车行业经过二十年发展,出现了若干品牌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普通轮椅产品供应极大丰富,但是低价格竞争阻碍了轮椅车行业开展适配技术服务。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残障人和老年人使用的普通轮椅车没有适配过程,导致人车不符,丧失舒适度。


2、护理床


医用钢结构焊接护理床型号包括平板、一摇、二摇、三摇、四摇、及带便空类型,这类护理床生产者自2011年借助淘宝网平台销售迅猛膨胀,产能早已过剩,具体体现在2011年起该类护理床开始出现全面降价,有些小作坊一张床只挣5块钱,售价300元以内,价格竞争方面出现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恶性循环。国内生产此类护理床的厂家千家有余。


3、助听器


近20年来我国助听器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验配点和销售数量的增长速度方面,均遥遥领先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世界主要跨国公司早已将制造基地扎根中国,以合作或独资方式建厂,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助听器行业发展。全球排名靠前的6家助听器生产企业:德国西门子、瑞士峰力、丹麦瑞声达、丹麦奥迪康、丹麦唯听、美国斯达克,都已进入中国市场,像美国斯达克、丹麦瑞声达,已经分别在南京和厦门建立了大型助听器生产基地。加拿大的优利康、丽声等也进入中国市场销售。


几百近千元的国产助听器少人问津,上万元的国外助听器却非常畅销,国外助听器厂家无视中国庞大的老年人市场,主攻儿童的几万元的高端产品,儿童的高端产品已经占据助听器销售市场的大半江山,而且风头不减。


市场服务缺乏品牌:在全国的5000家助听器选配机构中,超过半数以上属于私营的验配店,真正形成品牌优势的不多。因此,建立服务品牌也是市场发展的方向。


国内助听器企业的发展严重萎缩,国产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举步维艰,国外产品或中外合资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超过九成以上,呈现出被国外品牌垄断和殖民化态势。


尽管改革开放之初国产或合资产品尚占有主导地位,但随着跨国企业独资基地的落户,国产产品几乎全部退出了主流市场。老的国产企业和新兴的国产公司虽然一直在努力,但目前从规模上尚不具抗衡能力。这也就形成了我们不得不选用进口产品的局面。


助听器技术的升级换代我们几乎达到了国际水平,当别的电子产品不断降价的同时,高档助听器的产品价格却一直攀升。数字助听器目前已基本取代了模拟助听器。目前,国内市场助听器需求以盒式助听器为主,年度销量占国内总销量的60.5%;耳背式助听器占比为32%。


模拟助听器面临的问题,已经通过数字技术得到了的解决。这得益于支持助听器芯片改良的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小于100nm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工艺和超强计算能力,成为推动全球助听器市场的新动力,国外6大助听器厂家均自己独立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芯片,仅供自己产品使用,而其他助听器厂家则向公用芯片厂商购买。显然,由于芯片的独立开发,助听器的竞争也从单纯的功能上升到芯片工艺上。由于芯片平台的改善,导致厂家助听器产品线的扩充,我们可看到的是能满足不同生活方式、经济能力和听力损失状况的助听器推出,从深耳道助听器到耳背机不等。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导致我国听力障碍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这将为我国助听器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预计到2020年我国助听器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


4、假肢


目前从硬件设备来看,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选用国外较好的芯片、零件、配件、原材料等。而功能上,国内企业往往一味模仿,缺少真正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特别是在高端产品上,几乎为空白。在制作技术上,也普遍引进了国外先进制作工艺和方法,缺乏创新没有品牌。在假肢行业中,大家所熟知的品牌都是国外产,如德国的奥托博克、迈迪,冰岛的奥索,英国的英中耐,法国的宝泰欧,日本的川崎等。


国内的生产企业,不管是零部件加工厂家还是从事装配服务的机构,没有形成一个市场认可的品牌。在国际假肢材料技术快速发展、装配服务水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企业需要更新发展目标,实现与国际假肢行业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国内品牌企业内销求生存外销谋发展


典型案例:比如深圳市讯威实业有限公司是在原军用通信企业,开发了遥控免提电话机、无线电遥控求救电话、照片记忆键扩音电话机、盲人使用的头盔、语音电子血压计、数字扩音电话机及骨传导电话,解决了老年人、残疾人的沟通障碍,产品符合CE、UL、FCC等相关国际标准,十多年来一直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


再例如江苏太仓康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重点研发适老辅具厂商,10余年已形成久久艳阳牌适老辅具:洗浴系列类、如厕系列类、移位系列类、移动系列类、爬楼系列类、护理床系列类、康复器具系列类、环境系列类等产品已遍及全国各大小城市,产品出口英、美、澳、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


(三)缺乏福利体系人才队伍匮乏


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建立康复辅具社会服务体系,没有相关法律、没有保险公司支付、没有完善标准体系、没有完善专业服务机构、没有专业化人才队伍。康复辅具服务应如医疗服务一样,实现一人一方、因人而异的个性化适配。而现阶段我国普遍实施政府大买大送,使之弃置率达50%以上,个别高达80%以上。


目前,整个康复辅具行业人才队伍匮乏,特别是能将医学、康复、工程、心理学等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十分匮乏,国内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均不完善。除了专业技术人才之外,行业内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极其匮乏,也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重大问题。


三、建议


1、实行定点服务供应商制度


康复辅具服务是一个系统性、连续性、终生化的服务,即对老年人、残障人潜在功能的评估、使用环境的评估、使用康复辅具的适配评估。对于残障人和老年人,获取康复辅具只是康复服务的开头,更要在过程中提供持续性保障服务,康复辅具并非价格最高才最好,也不是功能最强大才最好,而应是最适合的才最好。因此,康复辅具应实行定点服务供应商制度。


2、建立康复辅具社会福利体系


国际上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国家,基本都已将康复辅具配置纳入了国家医疗保障支付体系。2015年中国GDP为67.67万亿元,以2015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计算,2015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0.42万亿美元。


显然,我国完全有能力建立康复辅具社会福利体系,实行康复辅具的“福利配置”。通过老年人“按高龄差出资比例配置”的形式,建立老年人初步的康复辅具社会福利配置目录。对于残障人,可按“残障功能适配需求的出资比例配置”的形式,建立残障人基本的康复辅具社会福利配置目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调整配置目录和出资比例。


综上,我国现阶段应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完善康复辅具社会福利体系。


康复辅具服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救济型阶段”即初级阶段、“保障型阶段”即发展阶段、“福利型阶段”即体系化阶段。我国残障人康复辅具服务已走过20多年历程,应该由“救济型”转变为“保障型”,而老年人的康复辅具服务应属于“福利型”。


3、加强康复辅具适配服务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除了重视培养康复辅具设计人员外,还应该同时强化康复辅具适配专业人员的培养。康复辅具服务只有一人一方、因人而异的个性化适配,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康复辅具补偿、代偿、适应性的功能作用,才能辅助残障人、老年人。


其次,还应培养能够将医学、康复工程学、机械设计学、建筑学等多学科融合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开展残障人、老年人居家无障碍环境与居家适老化环境改造,应用康复辅具实现残障人生活自理、回归社会、职业重建,实现老年人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我国只有加强康复辅具适配服务的人才培养才能实现国内康复辅具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