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我校在市中校区综合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健康工程技术实验室建设研讨会,会议的主题:一是健康工程技术实验室建设工作研讨,二是探讨下一步如何围绕学校聚焦的健康工程特色,开展健康工程技术研究的思路、研究项目、人才培养等。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文喜出席会议并致辞。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博士生导师、教授戴亚康,滨州医学院康复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李古强,枣庄市立医院和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的康复医学、医学影像、健康体检与管理的相关专家参加会议。科技处、健康工程技术研究院以及健康工程研究院成员单位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体育学院负责人及相关研究方向教师代表参加会议。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目海主持研讨会。
李文喜首先代表学校向百忙之中莅临研讨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介绍了我校聚焦健康工程特色开展的工作:近年来,学校紧密围绕枣庄“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战略,聚焦枣庄“6+3”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专业链、依托专业链打造创新链。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聚焦服务智能制造与健康工程。联合苏州医工所、枣庄市立医院等组建枣庄市健康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暨枣庄学院健康工程技术研究院,聚焦“医工结合”特色,以与市中区共建“康复辅具集散地”项目为抓手,打造“一体两翼”的健康工程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对于今后的工作他指出:一要坚守好办学定位,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具有统领引导作用,办学定位不仅从宏观上概括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治校理念等,还关系到学校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和办学特色,关系到学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关系到学校各项功能的发挥,是一所学校的方向标,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引导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我校提出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工程化。二是抓好两个协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首先是政产学研的协同,健全政产学研合作体系,通过协同合作和借智借力等方式,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资源‘瓶颈’,形成合力,实现共赢;其次是要加强高校内部的协同,形成多元化的协同发展工作模式,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在科研、实践平台建设方面下功夫,形成以高校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三是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对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们已经建设了省、市级协同创新平台,下一步要按照“目标任务实、攻关团队实、物理空间实、条件保障实、贡献成果实”的要求,系统布局重大科研平台。
研讨会上,戴亚康介绍了多模态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疗技术实验室建设规划及拟开展的研究方向、研究队伍组建、研究预期成果等,他指出,实验室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学科建设、医工交叉协同创新团队建设、科研教学科普产业平台展开;李古强介绍了智能康复辅具与柔性传感器实验室建设规划及拟开展的研究方向、研究队伍组建、研究预期成果等,他指出,实验平台建设,将围绕智能康复辅具开展研究,组建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团队,支撑“新工科”专业群重塑升级,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医用”协同育人新机制,以智赋能,为我国康复辅具行业发展贡献“枣庄方案”。
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对实验室的建设方案给予充分认可,同时针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科研方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及应用等展开热烈讨论。健康工程研究院成员单位相关二级学院负责人,还就下一步如何围绕学校聚焦的健康工程特色,开展健康工程技术研究的思路、研究项目、人才培养等谈了思路。
李目海在总结时对各位专家针对实验室建设规划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他指出:健康工程技术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领域,属于典型的应用型学科,与我校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办学方向和办学实际相契合,根据健康工程技术研发需要,急需集聚机械、电子、软件开发、光学工程、人工智能等方面人才,组建研发团队。同时涉及光电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相关省市科研平台。通过今天的研讨,我们更坚定了聚焦健康工程研究特色的信心,我们已经有了健康工程技术研究的领军人才,再把健康工程技术的实验室建设好,把健康工程技术研究队伍组建好。同时加强与相关医院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我校的工科人才人才优势和医院的医科人才优势,在医、教、研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在健康工程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树立我校健康工程特色的品牌。